1
平地一声雷!史上罕见,全球独有,令人瞠目结舌!
中国多省个份纷纷自曝财政和经济数据大幅度造假!水分之大,后果之严重,说出来会吓死你胃里所有的的幽门螺旋杆菌!
这几十年来,中国的经济发展取得显著成功,不可否认。但各省份、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也是和尚头上的虱子——明摆着。
过去二三十年,中国各省份的GDP真的都像之前官方公布的那么高吗?如果不是地方政府“自曝”经济数据造假,即便你有点怀疑,也不敢相信他们如此明目张胆。
2
中央巡视组2014年查处问题后的第二年,东三省的GDP总量“断崖式”急跌,全国垫底。
2015年12月新华社一则报道说,东北三省经济数据造假十分夸张,有些县区的经济规模居然“赶超”香港。东三省的GDP增速、消费和进出口数据都遭“大水漫灌”。
2016年,中央巡视组对辽宁“回头看”,辽宁从增长省成为中国当时唯一的负增长省。2017年,辽宁省政府公开承认该省辖市、县连续四年存在经济数据造假。
最早公开承认经济数据造假的是辽宁。2017年初,在辽宁省人大会议上,政府公开承认此前数年经济数据连续造假。
辽宁省政府报告的原文如下:“辽宁省所辖市、县财政普遍存在数据造假行为,且呈现持续时间长,涉及面广、手段多样等特点。虚增金额和比例从2011年至2014年,呈逐年上升趋势……除财政数据外,其他经济数据也存在不实的问题。”
3
内蒙古官方日前也自爆财政和经济数据大幅造假:2016年工业增加值灌水四成,假账达人民币2900亿元,相当于内蒙古首府呼和浩特当年的GDP总量。
2018年1月3日,同样是在内蒙古经济工作会议上,区党委公开承认:“经审计部门核算后,内蒙古调减2016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30亿元人民币,占总量的26.3%;核减2016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900亿元,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40%。”
对于内蒙古这种瞒天过海的欺骗行为,新华社报道的时候选择了一个“正面角度”,称这是“自治区党委自曝家丑”,应该“为这样勇于担当、实事求是的作风点赞”。这样的报道,真是千古奇闻啊!有什么样的媒体,就有什么样的政府。
4 再接下来承认经济数据造假的是天津。 2018年1月11日,在天津滨海新区人大会议上,政府公开承认:“挤掉水分之后,滨海新区2016年GDP从超万亿元调整为6654亿元,2017年预计7000亿元,同比增长6%。” 天津滨海新区原来发布的2016年GDP规模为10002亿,一下子调降到6654亿,挤出的水份达到3348亿!细思极恐! 这几年天津总是在宣称自己正在跟杭州竞争中国第五城,现在这些豪言壮语看起来就是巨大的黑色幽默。 虚假的经济数据如果继续造假下去,天津政府恐怕要破产了。 前几天我发布一篇文章:《颠覆三观:中国只有6个省市赚钱!其他省市负债累累!》,我们都知道中国30多个省级行政单位,只有6省1市(含深圳这个计划单列市)能实现财政盈余,能输血给中央,其它省市,都是依靠中央救济活着。 据新京报报道,“从全国来看,无论是GDP注水,还是财政收入虚增空转,都难言是个别地方的特有现象”,该报仅举云南、湖南、吉林、重庆4个省份的10个市县去年12月跟踪审计后暴露出虚增的财政收入就达到15.49亿元。 按现在的游戏规则,越早认错的地方政府,就越能抢到更多的财政补贴。那么,接下来,下一个承认造假的是谁呢?拭目以待吧。 5 为什么中国多个省份出现经济数据造假?造假的原因和动力到底是什么?后来为什么又要“自曝家丑”? 个人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1、根本问题是过去二十年来的GDP考核机制,“官出数字、数字出官”的官员选拔机制,是不科学的,畸形的。“唯GDP论英雄”现象,给了地方官员以追逐数据、造假的动力。 2、数据造假的处罚力度太小。大多数在统计数据上弄虚作假的行为,相应的法律责任是“通报”、“处分”。而官方媒体面对地方经济数据作假,不敢报道,即使后来地方政府“自曝家丑”后,也还说要为他们点赞,点个锤子赞。 3、统计造假,风险远远小于收益,造假就变成了地方官员一项“可以做的买卖”。 4、地方政府承认经济数据造假,是因为”财政数据造假问题“已经无从遮掩了,遮羞布已经遮不了光屁股了,屁股几根毛大家都知道了。 5、承认经济数据造假,还有一个原因是,经济差的省份会得到中央财政的支助,你不认错就拿不到爸爸的钱,当然不得不认错。中央财政如果削减对辽宁等一些省份的补贴,财政一定会破产。财政上的压力逼着他们不得不开始说真话了。 6、现在穷省们纷纷自曝经济数据造假,是因为它们已经无路可走,财政已经不堪重负,只能靠认错来争取更多的补贴了。
Copyright © 2008-2013 www.sqchunqi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商丘邀伴旅游 版权所有
邮编:476000 [豫ICP备12024955号]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41140277085650XB 旅游许可证号:L-HEN14022 经营范围:旅游业务及互联网销售 投诉电话:0370-328967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