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大家的男神、女神是不是都换了?自从2017慕尼黑安全会议开始后,中国外交部的男神女神又来刷屏了!
首先是拥有万千迷弟迷妹的男神王毅外长。开场,王毅先用英文提醒在座各位戴上同传耳机,笑笑地说道,“你们马上就要感受到来自东方的语言了”。——结果马上迷倒了一大片。要知道,他可是网友口中可帅气可霸气可亲切可威严风、度翩翩还能偶尔“卖萌”的外交部颜值担当啊。
想当初,泰国外长可是这么当众表白过:如果我是个女人,我会爱上他……
其实,只要光看这张,就可以理解泰国外长的心情啦!感觉血槽被清空……
不过,我们今天要说的是一位女神——外交官傅莹!早在几年前,这位知性、大方、儒雅还有点萌的银发美人,就俘获了一大批70后、80后、90后甚至00后粉丝。我们喜欢看她和外国记者的交锋,简直就是一部教科书!她的幽默风趣里都是杀伤力,一不小心就让外国记者团灭!让你们看看什么叫谈笑风生!
这次,慕尼黑安全会议又邀请了傅莹参加讨论,而且女神这次的“怼人”能量高到有点可怕。在会议上,傅莹从容应对西方外交人员,对于各种从台上台下抛来的不怀好意的话题,女神优雅地一一回击,见招拆招。
在一次分论坛讨论上,伦敦国际战略研究所所长奇普曼对中国军费问题提出疑问。而面对这样的“刁难”,傅莹的回答相当机智。
傅莹说,此次慕安会的热点问题是如何确保北约成员国将国防预算提高至国内生产总值(GDP)的2%,分担安全经费。但刚才提到中国的国防预算时态度明显不同。
傅莹反问在座外国嘉宾:“全国人大每年召开大会,我是这个大会的发言人,每年最先被问到的一个问题就是中国的军费。第二天,一些外国报纸头条就是‘中国威胁’。实际上中国的国防预算一直保持在GDP的1.5%,却被渲染为威胁,是否存在双重标准?”
傅莹委婉但清晰的表示,中国不再担心被西方侵略,“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对祖国能增强军力保卫主权和安全而自豪,中国在过去经历了太多,我们需要靠自己站起来”。
这并不是傅莹第一次在国际场合展现出高超的应答水平。就在去年的慕尼黑安全会议上,傅莹同样在谈笑间“见招拆招”,回答得相当精彩。
当时谈到朝核问题时,傅莹被问道:“中国是否已对前盟友朝鲜失去了控制?” 傅莹微微一笑,不紧不慢地说:“这种用语很西方,对一个国家,失去了控制。(而且还是)主权国家。中国不是这么想的……”
当美方外交人员一口一个中国“偷窃”美国时,温柔的她,笑脸立刻变得严肃,回应到:“这个词很不敬”:
不管多刁钻的问题,傅莹都能心平气和却又分毫不让,一针见血又刚柔并济。凡是看过现场片段的人,都被女神圈粉了!
现场视频,傅莹舌战群儒
这才是: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傅莹的这套柔中带刚、刚柔并济,处处将东方女性的气质与神韵发挥到极致的风格,被誉为是典型的“傅氏style”。
她云淡风轻,却又不容置疑;温文尔雅却又不失锋芒,傅莹用她优雅谦逊的态度,不卑不亢地面对着他国的刁难,并传达着来自中国的声音。
1953年出生的傅莹(蒙古族),是新中国首位少数民族女副外长,第二位女性副外长。从她首次亮相开始,她低调、优雅、亲切、富有内涵的形象,就获得一致好评——这,才是我们应该欣赏、尊重并学习的真·女神啊!
有人说,一个女人,二十岁的容貌由父母决定,六十岁的气质由自己决定。
那么,女神是如何炼就这样的魅力和风采的呢?
傅莹,1953年出生于内蒙古通辽,父亲阿民是蒙古族著名哲学家艾思奇的学生,曾任内蒙古军区宣传部副部长。在父亲的教导与家庭氛围的熏陶下,傅莹从小就热爱读书。阅读的爱好,训练了她缜密的逻辑,也培养了她独立思考的能力。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父亲蒙冤入狱,傅莹的读书时光也被打碎了。她16岁上山下乡,来到内蒙古一个生产建设兵团的广播站劳动。回忆起这段岁月,傅莹说:“这是一段很艰苦的经历,但并不都是不愉快的。上山下乡锻炼使我能够吃苦、坚毅,而且做事情能够不计较得失,能够敢于奉献。”
后排中傅莹
三年中,她往返于兵团各处,学会了放映电影,经常携带沉重的放映设备,像小伙子一样爬杆架银幕,放映《地雷战》《地道战》,毫无文弱女孩的娇气。
劳动之余,傅莹并没有忘记学习。兵团3年,只有小学文化基础的傅莹,硬是靠着自学,完成了高中所有的课程。1973年,傅莹作为工农兵学员考入北京外国语学院英语系,入学考试时数学竟得了满分,被同学们戏称为“数学家”。
正是这种“数学家”的精神激发她孜孜不倦地努力,提高专业技能。她的专业是英语,第二外语是法语,可是傅莹似乎还嫌不够,为了适应工作的需要,她又学习了罗马尼亚语。
1977年北外毕业后,傅莹在外交部开始了十余年的翻译生涯。她擅长英语、法语和罗马尼亚语。先是在布加勒斯特的中国使馆工作,1985年,她被公派到英国肯特大学深造,还一度在联合国驻柬埔寨临时权力机构担任翻译。
在异国求学时,傅莹每月交完房租仅剩一英镑,很多时候她就是靠喝水来艰难度日,但她还是拿到了国际关系硕士学位。
邓小平会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35岁的傅莹在旁做翻译
1988年1月20日上午,84岁高龄的邓小平在人民大会堂福建厅会见来访的48岁的挪威首相格罗·哈莱姆·布伦特兰夫人,外交部副部长周南陪同会见,傅莹担任英语翻译。会见开始,邓小平谈到自己的年龄,他对布伦特兰夫人说:“我今年84岁,该退休了……”但是傅莹一不留神,将84岁译成了48岁。
在场的副外长周南听出了这一错误,当即告诉了邓小平。邓小平听后,不但没有批评傅莹,反而开怀大笑,他幽默地说道:“好呀,我有返老还童术,竟然一下子与布伦特兰夫人一样年轻喽。”
那一刻,她意识到,自己还得更加努力才行!
为了提高自己的翻译水平,在领导讲话时,能够听清内容,记住原话,并立即可以用另一种语言表达出来。她私下进行了无数次练习,并阅读各种书籍,来增长自己的知识和词汇量,还仔细地研究了,各个国家领导人的语速和讲话习惯。
十年磨一剑,身经百战的她已成长为一名,优秀、专业、负责的翻译员。她为杨尚昆、江泽民、李鹏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担任过高级翻译,和他们一同参加过各种重大的国际会议和活动,见证了许多历史性的时刻。
1993年,傅莹调到外交部亚洲司工作,先后担任综合处处长、亚洲司参赞,主管综合调研、亚太安全、东盟事务等工作。1997年,傅莹赴中国驻印度尼西亚使馆工作,次年11月,被任命为中国驻菲律宾第八任大使,成为中国最年轻的女大使;2004年,她又出任驻澳大利亚大使,大使任上的3年,是中澳两国关系史上最好的时期。
2007年4月,傅莹出任中国驻英大使。第二年,北京奥运火炬在西方一些国家传递时受到严重干扰,而外媒“一边倒”的歪曲报道。危急关头,傅莹挺身而出。
她立即以中国驻英大使的身份,在英国《每日电讯报》上发表,名为《如果西方能够倾听中国》一文。
她大胆地谴责示威者:“那些大声抗议和示威的人里,很多可能从来没有去过西藏。”她抨击西方媒体,并呼吁:“希望西方国家能有越来越多的人,能够努力跨越语言和文化的障碍,更多真正的去了解中国。”
她智慧的言语,老练的外交手段,和一颗赤诚的爱国心,得到了外界一致的认可。
英国《外交官》杂志,授予她“年度亚洲外交官奖”!并赞誉她:“以难得的坦率和富有人情味的方式,充分显示了中国希望通过合作,来寻求和平发展,在应对国际社会面临的共同挑战方面,发挥更大作用,最终建立一个和谐世界的愿望”。
和傅莹有过接触的人说起这位女外交官,都会不约而同地想到“时尚高雅”这个词。
64岁的傅莹,容貌秀丽,温文尔雅,刚毅果断,说话柔声细语,不卑不亢,充满了东方女性所特有的温文尔雅。
傅莹的服饰也为人们津津乐道。她喜欢戴清一色的净色长围巾,简单、大方不同的场合,不同的着装,不同的服装色彩,她一定会用与之相配的围巾,相互点缀,融为一体。不过,据她的家人说,傅莹虽然平时穿着得体,但很节俭,并不买很贵的衣服,买衣服时还会讨价还价。
傅莹很喜欢听内蒙古长调。她说,常常把蒙古歌曲的CD当做礼物送给外宾,有些澳大利亚朋友听了之后很喜欢,还专门给她发来电子邮件,讲述听后的感受。
在澳大利亚任大使的时候,傅莹说自己喜欢喝奶茶,从国内带来砖茶,周末熬奶茶喝。傅莹还爱好阅读、艺术,喜欢体育运动,打高尔夫和网球。
傅莹丈夫郝时远
傅莹有一个幸福的家庭。丈夫郝时远是内蒙古武川人,民族学家,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所长。他们在大学的时候就认识了,婚后两人育有一个女儿,夫妻俩恩恩爱爱,相濡以沫地走过了数十年的光阴。
作为一名女外交官,傅莹因为工作而“亏欠”了家庭太多。她经常说,对丈夫对孩子,我欠的较多,没有他们的支持,我不可能这样全身心地投入工作。“我能有现在这个程度,先生对我帮助很大,家务我基本不管,我女儿对此也很理解,她已经习惯于有困难的时候找爸爸了。”
在女儿出嫁的时候,60岁的她,因为太高兴,当着大家的面唱了一曲《送亲歌》,还跳了一段蒙古族舞蹈,舞步娴熟,身姿优美!原来在她外交官的光芒背后,还有着被掩盖的能歌善舞的真性情!
全球知名的英国《金融时报》,
曾对她进行过专访,
当时的总编巴贝尔这么描述,
对她的第一印象:
“这位朝我们餐桌缓缓走来的女士仪态优雅,
没有中国官场上常见的那种严肃表情。
身着粉红格子上衣和裙子,
戴着一串粉白相间的珍珠项链,笑容灿烂。
她很有魅力,但她明白,
魅力还可以作为武器。”
如今,64岁的傅莹再度以她独特的魅力向世界证明:
有一种魅力,是最优雅的武器;
有一种温柔,是最强大的力量;
这,就是中国的外交官,我们的女神!
![]() |
![]() |
Copyright © 2008-2013 www.sqchunqi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商丘邀伴旅游 版权所有
邮编:476000 [豫ICP备12024955号]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41140277085650XB 旅游许可证号:L-HEN14022 经营范围:旅游业务及互联网销售 投诉电话:0370-328967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