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正男被暗杀,其实这算不上是意外。早在张成泽被杀,韩国媒体就已经推测金正男可能会被暗杀。
暗杀金正男是一个简单的技术活,没什么好说,等马来西亚警方的调查报告好了。至于凶手,肯定是朝鲜特务。能否抓住她们,取决于大马警察的能力。不过,凶手很可能已经逃出境外,最大的可能性现在就在中国。为什么在中国?因为方便回朝鲜。
如果凶手没有使用假护照的话,那么要查出凶手实际上很简单,持朝鲜护照进入大马的人估计不过超过三位数,稍一筛查就能找出凶手。
不管是否抓住凶手,可以肯定的是,朝鲜不会认帐。
不过,今天不说这些太技术的事,说点别的。
一、金正男之死很正常?
在中国的历史上,或者说在任何世袭统治的国家中,这种骨肉相残的事情都是正常的。
在春秋时期,曾经发生多起这样的事情:某国国君在做太子期间勾搭了老爹的小妾,并且生了儿子。当然一开始会非常恩爱,甚至在自己即位后立这个儿子为太子。但是,随着这个勾搭来的孩子妈年老色衰,国君有了新欢,并且生了儿子。最终的结果就是,国君下令杀死大儿子,立小儿子为太子。
朝鲜的情况基本上就是这类故事的翻版,金正男的老妈原本是别人的老婆并且有了孩子,却被金正日抢过来,生了金正男。后来,金正日有了新欢,生了三月半,于是开始讨厌金正男,最终废了他的太子位。实际上,金正日很可能动过杀死大儿子的念头。
至于兄弟相残的例子,在中国历史上数不胜数,就不说了。
从这个角度说,金正男的死一点也不意外,甚至可以说是带有很大的必然性。
有人可能会说金正男对政治没兴趣,对三月半并不构成威胁。那你就错了,只要金正男活着,对三月半就是威胁。
二、金正男之死谁最难受?
毫无疑问,中国最难受。
为什么这样说?
金正男长期生活在北京和澳门,实际上他可以算得上是中国手中的一张牌。手中有金正男,中国在朝鲜问题上就有更多的选择。
譬如,如果三月半实在无法驾驭,中国可能会不得不采取某种手段来推翻它,这个时候就需要金正男来替代三月半。为什么需要金正男呢?因为在朝鲜这种专制集权的皇权国家中,百姓们早已经奴才化,他们需要根正苗红的皇家正统的主子来统治他们,只有这样他们才安心。
现在,金正男被暗杀了,中国手中的牌没有了。
有人会说中国同样可以干掉三月半啊。
干掉三月半并不难,问题在于干掉三月半之后必须给朝鲜人民找一个合适的主子。没有这个主子的话,奴才们会闹事的。那时候,朝鲜社会治安就会恶化,难民就会涌入中国,下一个叙利亚就要出现。到时候,为难民问题发愁的就不是欧洲和美国,而是中国了。
所以,三月半杀死亲哥哥可以说是釜底抽薪破釜沉舟,让中国顿时有些傻眼。
三、各方如何应对?
金正男被杀,对于全世界的影响其实微乎其微。甚至对于朝鲜来说都没什么影响,因为朝鲜人民根本就不会知道金正男已经死了。
韩国媒体可能会利用这个问题做点文章,教育一下原先还对三胖子心存幻想的朝鲜人民,但是也就仅限于此。
对于中国来说就比较复杂了,这可能需要做一个方向性的决策。
一种方案是迅速找到金正男的替代者,一般来说应该是金正男的儿子。据说金正男的儿子已经失踪一年多,目前会不会就在中国的某处躲藏呢?但是金正男的儿子愿意吗?这是个问题。
在这种方案下,为了避免金正男的儿子再次被三月半除掉,推翻三月半的计划可能会正式提上案头。
另一种方案是中国被迫就范,下定决心跟三胖子沆瀣一气,绑在一起。
总体来说,第一种方案的可能性远远大于第二种,因此我们几乎可以说,三胖子杀死了哥哥,也就加速了自己的灭亡。
作者:贾志刚
来源:说春秋看世界(ID:jiazhigang2016)
延伸阅读
无情最是帝王家:兄弟相残这件事,在皇家有多常见?
我们还不知道邻国这场大戏到底真相如何。不过,单说兄弟相残这种戏码,古今中外千百年来反复上演、屡见不鲜。
01
有个王子,他因国政混乱而逃亡外国,想回国时被人刺杀,射中倒地。
这个人,是公子小白。
大家都熟悉这段故事:
齐国政乱,管仲保护公子纠逃到了鲁国,鲍叔牙保护小白逃到莒国。齐襄公死后,两人都赶回国。管仲带兵堵截住莒国到齐国的路,一箭射中小白带钩。
小白假装倒地而死,鲁国放松了警惕,于是就慢慢地送公子纠回国,而小白已兼程赶回齐国称帝,成为齐桓公。
人们津津乐道齐桓公后来如何大度地收服了管仲,却很少有人关心公子纠的结局。
齐国发兵攻打支持公子纠的鲁国,鲁国不敌,于是齐国给鲁国一封信:
“子纠兄弟,弗忍诛,请鲁自杀之。“
意思是:公子纠是齐君的兄弟,不忍杀他,请鲁国动手吧。
这句话,听起来很虚伪——”你必须死,但不能脏了我的手。“
但公子小白的做法其实无可指摘。成王败寇,古今同理。公子纠开始竞争王位的一刻,就决定了最后,要么万人之上,要么万劫不复,全身而退,太难太难。
这也不是那段历史里最残忍的故事。乱世春秋,群雄战国,是权力争夺最直白惊悚、最无所顾忌、最跌破下限、最超乎想象的时期。
不完全统计,仅仅在公元前7世纪的100年里,各国发生的逐君杀君有40次。一国君主成了当时风险系数最高的高危行业。更可怕的是,这些谋杀多发生在亲人之间,妻杀夫、子杀父,兄弟相残都是常态。
历史轮转,朝代更迭,套路不变。胡亥一纸假诏书逼死哥哥扶苏,李世民玄武门兄弟喋血,五代十国,南朝刘宋更是被自家人互杀干净。一朝称帝,有人连杀13个兄弟,有人把宗族几乎屠尽。
“遥望建康城,小江逆流萦。前见子杀父,后见弟杀兄。”民间流传的这首诗,是当时政局斗争的真实写照。
无情最是帝王家。
02
弑父杀兄的剧情,不仅中国在历朝历代上演,在西方历史和神话体系里,这种例子也不胜枚举。
在埃及神话中,埃及主神奥西利斯被弟弟塞特谋杀。在罗马神话中,罗马城的建立是双胞胎哥哥杀害弟弟的结果。
在更加奔放的希腊神话体系中,连世界的开端都建立在父子相残、手足相煎之上。
大地女神盖亚造出了第一位男神乌拉诺斯,两人结合后生了克罗诺斯等第二代天神。
克罗诺斯长大后,用镰刀阉割了父亲乌拉诺斯,娶了母亲盖娅。
克罗诺斯的儿子宙斯长大后“子承父业”,干掉了父亲,并把父亲和他一众泰坦兄弟囚禁在地狱,成为众神之神。
简单说,希腊神话的前三代男神,都干的是弑父囚兄的买卖。
而基督教的记载更为夸张,因为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谋杀,就发生在兄弟之间。
《旧约·创世纪》记载,亚当和夏娃有两个儿子,老大该隐,老二亚伯,该隐种田,亚伯牧羊。
后来,因为嫉妒弟弟的献祭赢得了上帝青睐,自己的献祭被忽视,该隐杀害了亚伯。
如果说历史上第一个死去的“人”,便是由兄弟所杀,那么作为该隐后代的我们,是否都带着杀人者的原罪?
03
手足相煎的剧情,古今中西概莫能外。相比起来,那些在斗争中胜利者能够免兄弟不死,已经是极大的仁慈。
就像曹丕对曹植那样。
提起曹丕和曹植两位兄弟,大家熟知的应该都是“七步诗”的故事。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一千古名句,塑造出了一个阴险毒辣的曹丕,和一个满腹经纶又无辜的曹植。
而在正史记载中,短暂争储过后,曹丕没有急着秋后算账,反而在监管和太守的数次检举和诬告中,力排众议,屡次赦曹植无罪。
在“七步诗”的刀光剑影之外,还有那么一丁点兄友弟恭的意味。
但是,更多情况下,那份“不杀之恩”背后,是对政治影响和王权稳固的考量,就像清朝康熙末年九王夺嫡一样,雍正虽然没有亲手杀掉任何一位兄弟,可对那几位兄弟削爵、圈禁,甚至除去宗室入籍贱名。
这时候,让他们活着,很难说是出自仁慈,还是为了“赢得生前身后名”。
诗经说,兄弟阋于墙,而外御其侮。但对某些人来说,这可能只是美好而不切实际的幻想。
因为,帝王之家,从来没有什么“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有的只是“树欲静而风不止,林愈秀而风必摧”,只是“强者为是弱者非,胜者为王败者贼”。
![]() |
![]() |
Copyright © 2008-2013 www.sqchunqi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商丘邀伴旅游 版权所有
邮编:476000 [豫ICP备12024955号]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41140277085650XB 旅游许可证号:L-HEN14022 经营范围:旅游业务及互联网销售 投诉电话:0370-3289679 |